第八十二章春风吹又生
只是攻克云南,这一件事情,必须中枢决策。
阿术暗道:“我要回京一趟了。”
随即阿术找来各部将领,将整个江南分区划片,让这些将领带着降军却挨个攻山。就算不能完全剿灭,也要将这些乱贼逼近大山深处。
阿术上奏朝廷,请求回京。
忽必烈自无不许。
只是阿术走了。
江南战事,非但没有结束,反而进入更加惨烈的战事中。
如果说之前大战,数万人会战,固然惨烈。但是男子汉大丈夫,战死沙场,并没有什么可说的。
但是而今的战事可就不一样了。
元军人马,本来就良莠不齐,很多军队,就没有半点军纪可言,各路蒙古人,色目人,西域人对江南百姓,从来不知道怜悯为何物。江南百姓一条命,不抵他们手中一文钱。
毕竟钱是自己的,命是别人的。
本来月泉诗社案之前,各路降臣在元朝任职,还是有一些社会地位的。
但是月泉诗社案之后,这些降臣人人自危。不敢轻易说话,蒙古人色目人们遇见最后一点点小小的阻力,也荡然无存。有的借助剿匪之名,想办法捞钱。有的在剿匪的时候,不分敌我,见人就杀,用首级充军功。
阿术在的事情,其实是有约束的。
并不是说,阿术就不残忍。而是阿术有大局观。阿术很清楚,大都需要江南作为钱袋子,是不希望江南搞得太过分的。但是下面各级将领就没有想这么多了。
毕竟,阿术祖孙三代为将,世为名臣。早就不在乎这一点小钱了。
而下面人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,有机会捞钱,谁会不干?
一时间,福建,江西,五岭山区,处处喋血。
情况空前惨烈。
李鹤处境非常艰难。
李鹤本想撤回云南。
但是万万没有想到。阿术对李鹤空前重视,下令,生擒李鹤,赏万贯。
并让天下下海捕文书。几乎有大元朝衙门的地方,就是李鹤的画像。
如果在月泉诗社案之前,李鹤的名字,仅仅是两方高层有心人注意。甚至云南方面一些将领,都不知道他们上面有一个这个大佬。毕竟李鹤工作属性,不常常在人前露面。
在月泉诗社案之后,李鹤之名,响彻江南,大部分有头有脸的人都知道。
而今,在阿术的帮助之下,李鹤之名,妇孺皆知。
甚至有些人不明就里,将虞醒与李鹤并称,以为李鹤是虞醒的军师谋主,神机妙算。
在如此重赏之下,各路人马队对李鹤非常重视。
再加上叛徒出卖。李鹤行踪暴露,根本不可能通过潮州一带出海,最后不得不退入武夷山中。借助武夷山天险,甩来鞑子追兵。
其中艰险,自不比提。
多少次生死一线。
李鹤不得不出手对敌。以至于到了武夷山上,李鹤的残臂,每天都有一阵子痉挛疼。
反倒是陈小妹的表现大出李鹤之外,陈小妹熟悉武夷山地形,更是联络了很多旧部。狠狠打了鞑子几次伏击,才让鞑子不敢再踏入武夷山中。
经过李鹤的整顿。
他手中只有一千三百壮丁。妇孺老弱尽万人。
将他带来的军官,加上陈家旧部为核心编练成一支军队。
这些人不足三个营。但是李鹤还是编成了一个军。
建宁军。
这是一支完全听从李鹤指挥的军队。也就是听从昆明枢密院指挥的军队。
虞醒想要的军队,就这样惨烈的失败后,正式建立了。
李鹤将陈小妹,与方勇叫过来。
“山中的情况,你们也知道,我必须尽快回昆明,向殿下请支援。山中的事情,就交给你们两人了。”
本来李鹤想将方勇留在云南的。好好读书,以方凤的余荫在,将来再六部为官,是毫无问题的。但是方勇拒绝了。方勇要跟着李鹤。方勇一心要为祖父报仇。
对于云南的情况,他了解既惊喜又失望。
惊喜是,云南比他们想象的要好太多了。不仅仅有云南之地,更是西南扩土万里。
失望的是,想要大军东出,收拾旧河山,一时间并不现实。前线很长一段时间,都是与鞑子对峙。真正与鞑子短兵相接,生死相见的,反而是李鹤。
想要杀鞑子,没有比李鹤麾下更好了。
李鹤劝了数次,也就答应了。
毕竟他麾下也缺人。
而且缺的不是一般人。
在这个时代,不是上智者不可为间。不单单要为人机敏,能文能武,更重要的是可靠,不管到了什么事情,都要保守秘密。
而这样的人,很难找的。
现在的云南,人才并不太缺乏。但是这样的人才,在各部门都很抢手。都有前程,很少愿意去李鹤麾下做情报工作。而今即便愿意,李鹤也很相信,即便是云南本地人。
而方勇与鞑子不共戴天,书香门第出身,文才上足够胜任。从小好武,虽然花拳绣腿,好歹底子不错,经过李鹤调教,也算是一员合格的士卒了。
李鹤也就点头了。
“机宜,这一件事情交给我吧。”方勇说道:“回昆明。”
李鹤摇摇头说道:“非我不可。”
养兵可是一笔大钱。
云南朝廷不会轻易拨出的,一定要可信的人才能拨款。
就算是虞醒点头同意,政事堂,枢密院也不是那么好说话的。毕竟朝廷一年的钱就那么多,别人多了,自己就少。
有人说,李鹤不是枢密院的吗?
是。但是情报经费是单列的。李鹤直管,枢密院不能干预。也就挂了一个枢密院的名字。
李鹤不出面,方勇一个小辈,能被拿捏死。
云南现在,家大业大,开支大。纵然王四端与李鹤感情很好,生死之交,但是涉及部门利益,该争也要争。
“陈小妹,这一次我就不带你回去了,这一路上太危险了。下一次我带你回云南。”
“不用了。”陈小妹说道:“陈家生在武夷山,死在武夷山。大概是宿命吧。”
“伯父不在了,有大哥,大哥不在了,有我。小女子请机宜赐名,以让天下人知道,陈家没有死绝。”
古代女子鲜少有名字的。有名字都是士大夫之家。
陈家自然不是。
陈小妹就是她的名字,却实在上不得台面。
李鹤叹息一声,这样的场景,他见多了。在四川就是这样的,父死子继,夫亡妻守,山城体系固然是四川战术巅峰,但是这背后却有无数百姓的支持。
“那好,你就叫陈英吧。”
英这个字,男女皆宜。
“陈家满门都是英雄豪杰。希望你不堕家风。”
“末将明白。”
且不说李鹤如何潜渡南海回到云南。单单说阿术到了大都。席尚未暖,就传来的忽必烈的命令。
忽必烈在南海子。让阿术立即过去。
阿术不敢耽搁。
很快就来到了南海子。
南海子本就是皇家猎场。此刻却有很多不相干的人。
为首一人,阿术认识,正是郭守敬。
郭守敬远远的见到了阿术,立即行礼说道:“下官拜见大将军。”
阿术点点头:“你怎么在这里?”
郭守敬这个人阿术知道,但之前不在一条线上,阿术不怎么理会。郭守敬修历法再好,修水利再好,与他阿术有什么关系。但而今不一样了。
他在赣州用过郭守敬的火炮,非常好。
阿术自然多给郭守敬几分面子。
郭守敬诚惶诚恐。
且不说,郭守敬是一个汉人。单单说郭守敬的官职,他提举大都炮厂,这官职之前是没有的。他之前正式官职是太史令。放到现在最多是中央气象局局长。而阿术军委副主席,而且排名靠前。
如果再加上身世,一个妥妥三代代表人物,一个草根爬上来的。
之前两人在同一场合出现,阿术根本不看郭守敬一眼,视若无人。径直走过去。
不是阿术高傲。而是如果这个级别的人一个个寒暄,阿术就不用做别的事情,一天都打招呼吧。
现在郭守敬,有了让阿术寒暄几句的资格。
“陛下下令南海子试炮,下官正在准备。”
阿术心中一动,明白忽必烈要他来看什么了。问道:“都有谁来?”
“在京王公大将都来了。包括太子殿下。”
“看来,你成果不小啊。”阿术说道:“都搞出什么有玩意了?”
“大人,稍等片刻,自然能够看到。”
阿术说道:“好。我等你给我的惊喜。”
阿术远远的看见忽必烈来了。立即迎了上去,对忽必烈行礼,说道:“大汗。”
忽必烈说道:“我的雄鹰回来了,你在江南办得很好,赣州之战,打得漂亮。雄鹰在天上巡视,地面上的狐兔都纷纷逃窜。”
“雄鹰虽然有健硕的翅膀与锋利的爪子,只有陛下才能给雄鹰指示猎物的方向。”
“你回来的正好。炮厂造出来好东西了。正好让你看看。”
“我已经见了郭守敬。”阿术笑道:“正想看看,他到底又造出来什么好东西。”
忽必烈目光扫了一圈,见朝中的大臣,太子真金以下,都来得差不多了。说道:“郭卿,开始吧。”
“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