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一章野火烧不尽
前后不过三日。赣州平定,斩首数万。
赣江尽赤,是年,鱼大肥,人皆不敢食。
阿术震怖江南。
余威之下,各施手段,前后招降各部人数万。从宋亡之后,东南义军蜂起的局面,似乎一扫而空。
不过,阿术一点也不高兴。
脸色凝重。
他手上有义军的账册。
李鹤这一段时间在江南的行踪,都在阿术眼皮之下。还有大批物资,铜钱,武器,以及陈大举那一副,让他印象十分深刻的宝甲。
或许别人看不出来什么。但阿术如果还不清楚虞醒战略意图,那就浪得虚名了。
“虞贼与朝廷不共戴天。必除之而后快。”阿术下定了决心。
其实阿术这一段是,有一些对云南暂缓用兵的想法。并不是阿术对虞醒手下留情,实在是权衡利弊之下的选择。
云南之地利尽为虞醒所有,他多次询问西南大山中的各族,倒是找出几条小路,奈何很多探路的人,都一去不复返。好像从来没有出发过一样。
但是阿术知道这些人中,很多都是怯薛勇士。他们不会不回来,那么结果只有一个。
已经着了毒手。
而且他没有预料错的话,应该是无当飞军。
在这一两年内,无当飞军人数终于超过了千人。达到尽两千人左右。但是即便是两千人撒在云贵大山之中,也如胡椒面一样,根本不顶用。之所有如此,是因为无当飞军背后的人。
贵州之战,贵州附近人口几乎全部被清理干净。
虞醒想尽办法从各地迁徙人口,将贵州附近一点点可怜的耕地开发出来,毕竟这里多一点,云南就少转运一点。
虞醒从来不歧视山民。无当飞军更是从山民中选兵。
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,贵州大山各种生苗部落都有人在无当飞军服役。无当飞军待遇好,不仅仅是钱的问题,还有很多政治待遇。比如,如果虞醒有什么新政策,无当飞军就要比地方上的军队早知道。
如果老家遇见了什么困难,或者被人欺负了。如果有人在无当飞军服役,就能直接找上级反映。甚至胆子大的,就敢直接去汉王府问虞醒。
如此一来,这些山民的地位就大大提高了。
消息传开之后,各部落都派出自己最厉害的勇士去应募无当飞军。不为别的。就为了有一个后台。
而无当飞军固然没有能力将人马封锁所有道路。但是在贵州大山中生活的各部落能。但凡遇见这样的事情,各部落看见人多,就干净报信,看见人少,就砍翻的,拿了人头去无当飞军,找人兑现赏格。
如此一来,贵州大山中,并非没有路,对元军却已经成为绝域了。
阿术一开始不知道,但是实际长了,也明白这其中原因。
他并不是没有想办法砸钱收买山民。
很多山民,常年在山上,内心哪里有什么大义,说有奶就是娘,一点也不奇怪。但在这一项上,阿术发现,他砸不过对面。
阿术也想明白。大抵觉得,是虞醒笼络人心有手腕,再有就是下面办事不利,贪了钱财。
他不得不放弃。
其实阿术所想,对。也不对。
虞醒其实也没有想到,无当飞军不但成为一支军事上的杀手锏,而且成为一个政治上的利器,云贵大山深处,所有山民野人加起来,不过十几万,二十几万。都在人际罕至的地方。有了他们的支持,贵州才是虞醒的贵州。
也算是笼络人心有术。
至于元军内部的贪污问题,以及对这些野人的鄙视。也是根深蒂固了。
毕竟蒙古人看不起,色目人,色目人,看不起汉人,汉人看不南人,这种情况,在元朝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的时候,就必然出现。自然就出现,这些人也看不起野人。
觉得白花花的银子给一群野人做什么。
而虞醒这边,是采取尽可能将化夷为汉。
只要会说汉话,说汉语,写汉字,懂汉家礼仪,你就是汉人。
当然了,内部也有各种歧视,四川军,江南政,云南人被踩在脚底下,觉得什么乱七八糟的夷人,黑得跟昆仑奴似的,才学会几句:你嚎。就是汉人了?
但是这全部是政治不正确。
不上台面,就当不知道。一上台面,就是全力打击,罪无可恕。
所以对于野人,纵然内里多讨厌,但是在虞醒建立这一套体系中,野人只要好好学习,就能成为汉人。如虞虎这些将领,而今行走坐卧,与寻常汉将相差不大了。
对待野人,不敢说绝对平等尊重,但相对平等尊重,却是能做到的。
但还有一个经济原因。
阿术并没有观察到,那就是双方收买人用得东西不一样。
阿术收买他国将领,也是很有经验的,非常大方。金银珠宝,绫罗绸缎,醇酒美人,只要开价,什么都给,即便是阿术的爱妾,也无所谓。对阿术这样大将,女色算的了什么?
在很多时候,无往而不利。
但是这些几十人,几百人,常常居住在山上的野人,给金银珠宝,他们需要变现,用来卖东西,元军愿意将这些东西换成实物送到山上吗?
太麻烦。金银珠宝是重货,一袋子就价值好多。而从后面运输各种物资,就需要一车队了,这成本立即就上去了。
让这些人拿了钱去买东西?
他们去什么地方买?去云南买,这不是立即露馅了。
而云南这方面可不一样。
虞醒是想尽一切办法,将云南的工业产能推广到各个方面,增加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占比。
之前,云贵大山中很部落都是以物易物。
虞醒表示:“这种落后的贸易方式,太原始,太不方便百姓了。你们都以物以物了,我的铜钱谁用,外面流通的少了,市面上钱就多,钱多了就贬值。贬值了,云南的钱就不够用,不够用,仗就打不赢,打不赢上上下下都要死。”
虞醒对于云贵扶贫工作,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让各地方劳动人民,跑步进入资本主义,进入铜钱现金时代,享受生产力发展的成果。
所以,这些部落从云南那边得到的钱并不算多,很多不过是赏钱,还有无当飞军的军饷。
但是他们这些钱,都能在附近的军队驻扎地,各土司驻地,都能花掉。卖来各种各样的东西。
价格低廉,量大管饱,即便一时间不够,也可以提前订货。
其实即便低廉的生产成本对冲了高昂的运费后,少府在这方面也不赚钱,一些地方,甚至要赔钱,但是全国经济一盘棋,这十几万山民,不多,能消耗两三万贯铜钱,这就代表少府能多生产两三万贯铜钱。
在这方面,不赔就是赚。
而且多方面赚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不管阿术给云贵大山中各部落多少钱,也比不上云南的投入。
两者是不同模式下的竞争。
很多山民看似愚笨,但是在生存上,有一种特别的狡猾。
他们或许看不清楚背后的原理,但是不妨碍他们判断,谁对他们是真的好。
阿术收买山民不成,对进攻云南的战略,就犹豫起来。
纵然忽必烈当年翻越无人区,兵临大理,但是刚刚到大理的时候,对丽江土司,也是以礼相待。
阿术可知道,那不是因为忽必烈忽然发善心了,而是刚刚从雪山沼泽中走出来的元军,精疲力尽,不堪为战。才有了忽必烈的宽宏大量。
穿越无人区,成了是邓艾袭阴平,败了是远征军败走野人山。
一胜一负,天壤之别。所谓悬危之计,莫过如此。
而正面战场,几条大路,面对汉军山城体系,火炮封锁。纵容阿术也望而却步。四川山城多难啃。云贵的山城只在四川之上,不在四川之下,四川山城上可没有大炮。
而且四川还有一片大平原,可以就近征粮,而云贵可没有。
阿术多次阿里海牙兵败,每一次都皱眉。觉得纵然他亲自领兵,最多保证全身而退,也不敢说能力克云南。
既然打不赢的仗,那就不打。
蒙古人最现实不过了。云贵对大都重要,那是因为南宋还在,云南是侧击南宋大后方。而南宋已经灭国了,云南山沟沟里,每年不够收上来三十万石粮食。
为了这一片土地,折损这么多人马,其实不值得。
阿术只是觉得忽必烈好面子。直接劝谏,怕是不好,拖上几年,等事情冷了,让忽必烈醒悟过来,最好让云南上书臣服,就此罢兵。毕竟几十万大军灭不了云南,还打不了其他地方,比如安南。
只是而今阿术的想法却彻底变了。
虞醒支援江南民变,前后投入近百万贯。
这么多精良兵器。
这背后代表着什么?阿术再明白不过了。
“我想放你一马,你却不知好歹。”阿术眼睛中目露凶光,“看来,一定要杀了虞醒,否则江南永无宁日。今日之乱,不过数年之后,就要再来一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