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六章利益众生
赵忠心中砰砰乱跳。
这是他的一场豪赌。
虞醒要探查道路,可没有说要拿下吴哥。
赵忠却很清楚,他想要出人头地。想要超过军中其他将领,就不得不出奇。他对吴哥的熟悉,就是他的优势。如果,虞醒要打吴哥,他对吴哥的熟悉,就是他最大的王牌。
吴哥之战,就是他一跃而起,后来居上的时候。
赵忠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。
在他看来,云南军中诸将不过尔尔。
张万百战余生,是大将之才,虽然读书太少,但是打仗的本事是一战一战打出来的,他比不过,甘拜下风。
但其他人,他都看不上。
王四端是一看家老狗。
奢雄更是裙带关系。
至于其他诸将,更不值得一论。
他赵忠出入宫廷中,跟随陈宜中转折乱世生死间,其实从一开始他也不怎么会打仗。毕竟,他在临安的时候,虽然有一身武艺,饱读兵书,但每日不过一雕塑般,持兵而立于朝堂之上,一兵样子而已。
但之后数年生死间的磨砺,让他渐渐将当年读过的兵书融会贯通了。
胸中一口剑气,日日打磨,就等一日,脱体而出,震惊天下。
而这个机会,光靠等是没有用,必须自己想办法争取。
现在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
云南的局面,赵忠通过陈宜中了解过,云南最大的短板就是粮食,一旦得吴哥之粮。数百万之民,那再无后顾之忧了。而且他相信虞醒也是有这个想法的。
虞醒对于赵忠猜出他的心思,并不意外。
毕竟虞醒的心思,在各方面都暗示过。
很多聪明人都知道。
只是现在不是时候。
缅甸方定,还没有真正将缅甸的实力化为云南的国力,一些问题都需要时间,让缅甸人忘记蒲甘王朝需要时间,消耗缅甸的人口资源需要时间。甚至修从永昌到车里的道路,也需要时间。
总之。
这一件事情急不得。
“说说吴哥的情况吧。”虞醒没有回答赵忠。
但在赵忠看来就是回答了。
赵忠心中大喜,立即将他知道关于吴哥的一切都告诉了虞醒。
虞醒有些惊愕的说道:“吴哥灭佛?”
虞醒对吴哥了解不多,毕竟整个东南亚乃至于印度历史都是靠中国书籍来记载的。甚至中国使臣《真腊风土记》乃是研究吴哥文化最权威的资料。至于其他的,更多依靠考古证据了。
但是他记得吴哥遗址,举世闻名。有大量佛教建筑物,他还看过很多同事旅游的照片。而今说吴哥灭佛,大违虞醒的历史印象。
“臣不敢欺瞒殿下。”赵忠连忙将现任吴哥王上任之后,如何一反前任之政,从尊佛变成尊婆罗门。等等。
“有意思。”虞醒心中暗道。
他随即细细问了赵忠从吴哥一路到缅甸的路程。
“从吴哥城向西有运河,乘船行数日,然后下船走陆路,不久又到一条河,当地人称之为大河。然后再乘船数日,就到了孟邦东侧群山,翻过山口,就到了孟邦了。”
“这一路上,大多数地方都是吴哥贵族的城邦,不过,在臣看来,武备松弛。不足一战,而且我看吴哥西部各城邦,对于暹罗,有惧色。”
“大河?”虞醒略略思索,暗道:“应该是湄南河。”
虞醒对照自己印象中的历史变迁,其实也就是一个大概印象,毕竟东南亚历史是一团浆糊。一团浆糊到什么地步,他某位同事建议学生,如果想研究东南亚古代史,就好好学外语,不要在国内浪费时间。
学生问,是去所在国吗?
不,去法国或者英国。所在国大学本国史水平,还不如国内。国内最少读古籍没有障碍。
即便如此,暹罗崛起,击败吴哥,让吴哥丢失了大片国土,以至于国都都成为历史遗迹,要靠考古才能重现天日。这一件事情,他还是知道的。
算算时间,大概就在未来几十年后。
至于几十年后?
虞醒不记得了。
不过,这不重要。
重要的是:“吴哥可破。”
虞醒说道:“你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想法吗?”
赵忠说道:“臣这一次事急从权,但已经犯了大过,殿下不处罚臣,臣已经感激涕零,哪敢有什么奢望啊。”
虞醒说道:“功是功,过是过。这一次勘探有功,我自然会赏赐,你在外面,不辱国体,事急从权,也不算过错,如果你没有什么想法,就听我安排了。”
“微臣听令。”
“你再去一趟吴哥。”
“这一次,你就是我的使臣,不仅仅要去吴哥,南哈奔猜,暹罗,兰纳,吴哥,占城,三佛齐,爪哇,以及其他南洋各国,你都替我走一遍。招徕流浪海外的百姓,此其一。但凡与鞑子做对的人,我们都支持。此其二,还有将铜钱,给我花出去。”
赵忠这一件事情,给虞醒提了一个醒。
之前虞醒的心思放在与鞑子对抗上,浑然不知道,在打下缅甸之后,他已经是南亚,东南亚大棋局上一个玩家了。
不管他想不想吞并吴哥,都应该想办法摸清各国的情况与心态。以待将来。
特别是南洋诸国,如果虞醒没有记错,元朝还有一次爪哇之征。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。凡是敢与鞑子对战的,他虞某人都愿意帮帮场子。
赵忠在吴哥的表现,已经表明他文武双全,是个做使臣的料子。
用生不如用熟。
赵忠一时间,不知道该高兴,还是沮丧了。
他想做的是领兵作战,在军中一步步爬上去,而今似乎让他转文职了,专司出使。
他内心中是极不情愿的。
但虞醒这么说,他还能说什么?
“臣领命。”
“你这一段时间,可以休息一段时间,或者回昆明一趟。这一次出使,要大展国威,各方面都要准备一下。”
这一次出使,是云南宋汉在国际舞台上,第一次上场。
但本质上,是一次国际商贸团。
什么拉拢敌人的敌人,是很重要。但是凡是以我为主的原则,绝对不会变的。所以更重要的事情,是为云南的商品寻找销路与市场。同样,也要去各国考察,也要看看各国市场上缺少什么,是云南能够生产的。
这一件事情自然要好好准备。
不仅仅要抽调云南各方面拳头产品。也要抽调一些少府工匠去搞市场调研。
但市场调研是什么?
如何进行市场调研?
这个虞醒还要教给下面的人。
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教明白。
这都需要时间。
“油县的事情,差不多了。我该回蒲甘了。”
虞醒心中暗道。
*******
兰甘亨此刻就在蒲甘城中。
他作为暹罗使团的一员,等待虞醒接见。
而今的蒲甘城分外热闹,各地的高僧都来了。
有印度的,孟邦的,云南的,安南的。藏区的。以至于超过了蒲甘接待人数的上限。
蒲甘城全盛的时候不过几十万人。经过两年的战争,以及虞醒对蒲甘削弱之心,相当一部分蒲甘百姓要么南迁到了仰光。减少了不少人口。而今各方面的僧人数千人之多。
即便很多都是缅甸国内僧人。但是也不是蒲甘城的接待的。
只能想办法让这些僧人住在民居中。
还好蒲甘百姓都是虔信佛法,都愿意供奉高僧。就是那种管吃管住不要钱。
这才安排来看。
兰甘亨来到蒲甘之后,也遇见了几位大师。受益匪浅。最后听闻有一位舍利畏大师。乃是汉王的国师。兰甘亨心中一动,就来拜见。
却见舍利畏正在远道而来的僧人讲法。
虽然说法会还没有开始,但很多竞争都已经开始了。整个蒲甘城中,不仅仅有舍利畏一个人公开讲法。还有其他其他数位高僧讲法,听者如云。
兰甘亨找了一个好位置。一开始还想揣摩舍利畏心思。后来听得如痴如醉。早就忘记了来之前的想法了。
舍利畏说法,之所有有如此大的威力,固然是因为舍利畏历经生死,大彻大悟。境界远超寻常僧人,但本质上,是中土沙门一些精妙之处,甚至要超过了佛门原典,更不要说东南亚很多国家,都在文明初期,如傣族,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形成,他们收到印度佛法影响。但是对佛法的理解,其实是很浅薄的。
兰甘亨听舍利畏说法,大有拨云见日之感。
“大师。”舍利畏讲法之后,与诸位弟子谈话。兰甘亨合十而起,说道:“大师,一国主,欲弘扬佛法,攻灭诸国,皆造兰若,这是功德事吗?”
这一句话,既是兰甘亨的自己的疑问,也是暗搓搓对虞醒做法抨击。
虞醒弄出这么大阵仗来,只要是聪明人,都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?
兰甘亨一问,很多人都竖起耳朵。听舍利畏如何说?
“唯有利益众生事,方为功德事。佛法有菩萨低眉,也有怒目金刚。是否为功德,从不在攻灭诸国,也不在大造兰若。”
“而在所做所为,是利益众生,非利益众生?”